大英圖書館舉行絲綢之路文物展

【新唐人】著名的絲綢之路曾經跨越歐亞大陸、橫貫東西方,對促進中原与西域各國之間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起到關鍵作用。本次展覽共展出300多件原收藏于大英博物館以及中國、法國、德國以及日本的珍貴歷史文物,包括公元868年的金剛經原本、世界上最古老的手繪星象圖、公元8至10世紀的佛像、敦煌莫高窟千佛洞45號洞穴的复制品等,其中許多展品是第一次公開展出。中國古代科學成就和先進的工藝技術令人惊嘆不止。

這幅被命名敦煌星象圖的古星象圖,有專家鑒定可能在公元705年至710年之間成圖,比歐洲最早的星象圖還要早几個世紀。敦煌星象圖按照中國傳統農歷方式分成12個區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肉眼很難觀察到的星星。曾有學者指出,敦煌星象圖的构圖和表現方式非常先進,与現代地圖十分類似。

本次展覽主管、國際敦煌項目負責人蘇珊.伍特菲爾德認為:“世界上最早的重要發明大部分來自中亞和中國。例如古代中國發明的紙張和印刷術對促進世界文明起到了巨大作用。古代中國在天文學、醫學以及科技領域的發展也非常先進。中國對世界和歷史都有重要影響,這次絲綢之路展也希望體現這一點。”

根据大英圖書館估計,絲綢之路展覽期間每天大約有1000多名客人前來參觀,到展出結束大約已有15万人次觀看了本次展覽。

新唐人記者史東尼倫敦報道。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