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之後 更多金融機構面臨麻煩

【新唐人2010年4月20日訊】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受到美國證交會指控一事在市場上引發的擔憂還在擴大。分析人士指出,存在類似問題的金融機構何止高盛一家。高盛之後,可能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被告上法庭。

星期一,從歐洲到亞洲再到美國,全球各主要市場繼續大幅度波動。雖然各地區市場波動的原因有所不同,但高盛集團受到證交會起訴在投資人中引起的廣泛不安無疑給各主要股市產生了不小的壓力。

金融機構吃官司原本是極為平常的事情,用不著人們如此擔憂。這次不同的是,市場擔心捲入這類案子的可能遠不止高盛這一家。華爾街老字號的金融管理公司FTN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洛(Christopher Low)說:

“是的,大家都知道高盛所受指控的那類不良行為在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期間是非常普遍的。再就是,證交會這次勁頭十足的原因是,它過去顯然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對許多不良證券的上市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管作用。現在證交會決心做點事情,洗刷自己的名聲。”

證交會對高盛的指控是:這家在金融危機中受打擊最輕的投資銀行向投資者出售跟某些次級房貸掛鉤的抵押債務憑證時,沒有向投資者說明,做空這些抵押債務憑證的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參與了產品的設計,結果給客戶造成了約10億美元的損失。

證交會指控高盛故意隱藏信息,誤導投資者。

華爾街日報星期一發表文章說,證交會在對高盛提出起訴後,正在著手對其它更多的金融機構進行類似的調查。該報導引用證交會執法部門負責人羅伯特.庫薩米(Robert Khusami)的話說,證交會將密切關注類似於它起訴高盛案所涉及的房貸支持證券交易。

熟悉衍生證券市場的人們都知道,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許多金融機構涉足了房貸支持證券的設計和發行。例如,德意志銀行、瑞士銀行、現在已經被美國銀行收購的前投資銀行美林證券等都是其中主要的參與者。

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洛承認,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約翰.保爾森是一位投資天才。在房地產市場繁榮時期,金融界都看好次級房貸證券的利潤前景。即使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初期,許多人依然樂觀地認為,次貸出現問題的比例最多不過10%。而保爾森卻認為,這個比例將會比主流觀點高出很多。後來的發展顯示,保爾森確有先見之明。

但是,正是保爾森的先見之明這次給高盛帶來了麻煩。證交會認為,高盛是有意誤導投資者。不過,高盛抗辯說,在這類衍生產品的買賣中,沒有法律規定要求它提供各方的分析和判斷。它的做法根本沒有違反任何法律。

可是,克里斯托夫.洛認為,從法律上講,高盛的說法可能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事實確實如證交會所指控的那樣,高盛是在明知按揭支持證券即將貶值的情況下還向自己的客戶進行推銷,那麼即使高盛最後贏得了這場官司,它還是會失去客戶的信任。

同時,克里斯托夫.洛表示,這個案子為政府推動金融市場改革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他說:“高盛可能是反對金融監管改革的勢力中游說能力最強的一方。它給華府提供了大量的政治捐款,它還有不少非常聰明的人在華府任職,包括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現在呢,我懷疑,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恐怕難有什麼人願意繼續跟高盛保持關係。”

克里斯托夫洛認為,通過這個案子,證交會大大削弱了推動金融改革的一大阻力,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馬里蘭州和俄勒崗州的兩位民主黨眾議員伊萊賈.卡明斯(Elijah Cummings)和彼得.德法齊奧(Peter DeFazio)星期一致函證交會主席瑪利.夏皮羅(Mary Schapiro)提出,如果調查發現高盛存在犯罪行為,就應該把這個案子轉交司法部處理。這兩位議員還提出,一旦確定高盛在同美國國際集團(AIG)的交易中有違規行為,他們要求證交會強迫高盛退還AIG支付給它的款項。

華爾街日報說,AIG曾經在2005年為華爾街發行的10億美元的按揭支持債券交易提供過保險。 AIG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是受災最嚴重的金融機構之一,並因此接受了美國政府巨額的紓困資金。

──轉自《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