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四路軍在各自取得了勝利後,於1220年五月在撒馬爾罕城下會師,並由此開始了橫掃中亞之旅。
此前的征服戰中,在攻下城市後,蒙古人會派人按照職業劃分平民,專業人士包括書記員、醫生、天文學家、法官、占卜師、教師、牧師、工匠等,蒙古人尤其需要懂得多種語言的人和工匠,工匠可以是鐵匠、木匠、陶工、織工、染工、造紙工、裁縫、寶石匠、樂師、理髮師、藥師、廚師以及娛樂表演者等等。他們或者隨軍,或者被送往蒙古帝國,他們並不需要打仗和放牧,只需要從事自己的行業就好。而這些人才對於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強大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成吉思汗還有意通過文人的筆誇大戰爭中死亡的人數,還允許民眾自由地傳播有關他或蒙古人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傳聞,比如蒙古人會從被征服的城市中選出代表團,去未被征服的城市講述蒙古人的厲害。因此,當我們在閱讀後世關於蒙古人在歐亞征服戰殺戮的記載時,我們大概需要進行審慎的考證,或許有些數字過於誇張。
有研究者曾對蒙古人所征服城市的毀滅情況進行校驗後發現,很少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傷亡。雖然在這片乾燥的荒漠土地中,保存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屍骨,但卻沒有發現據說被蒙古人屠殺的數百萬人的任何痕跡。
因此,有學者認為,成吉思汗並非是一個屠殺者,更準確地說,他不是一位城市的毀滅者。他將一些城市燒毀或破壞,除了立威以使蒙古人更快不戰而勝的原因外,還有基於戰略上的考慮。因為雄心勃勃的他想要打開橫跨歐亞的通道,使經商和交往更為便捷,他按照自己的設想,希望將更多的商業貿易集中到其軍隊更容易監管和控制的路線上來。
撒馬爾罕之戰
蒙古大軍在撒馬爾罕會師後,成吉思汗首先下令掃清外圍堡壘,斷其外援,其後展開合圍。當成吉思汗得知摩訶末已離開撒馬爾罕,立即派哲別、速不台和脫忽察兒率軍三萬,追擊摩訶末。
成吉思汗見撒馬爾罕城高池深,便問通兵法的郭寶玉有何破城良策。郭寶玉認為「此城易守難攻,不宜輕舉妄動,再加之將士連日行軍疲憊,莫若先行休整,再圖良策」。成吉思汗深以為然。
在第三日蒙軍合圍之勢尚未形成之時,撒馬爾罕守將阿爾潑汗主動進攻,派五千名塔吉克步騎兵出擊。蒙古人則採取慣用的邊打邊撤的方式,將塔吉克人吸引到郊外的埋伏圈,塔吉克人悉數戰死,但蒙古人亦傷亡眾多。而康裡軍認為自己與蒙古同族,早有投奔之念,並不支援塔吉克人。
第四日,成吉思汗下令攻城,城中居民都非常恐懼。由於蒙古人經常釋放囚犯進城,宣揚自己的優待俘虜政策,再加上各類石炮和弩箭的不斷襲擊,讓城內的堅守者越來越少。第五日,城中的康裡兵紛紛投降,城內宗教領袖也到成吉思汗軍營請降,成吉思汗都善待他們。隨後,城內軍民開城投降。蒙古軍進入城內,殲滅了內堡的守軍,只有阿爾潑汗率一千人乘夜逃跑。
成吉思汗命太師國公耶律阿海留守城內組織軍政府,以降官巴克曷勒篾里克、牙剌瓦赤負責稅收,管理降民,選取城中三萬工匠,分置在蒙軍各營,另選壯丁三萬人為簽軍,補充攻城隊。
撒馬爾罕既定,成吉思汗令三軍就地修整,自己則屯兵在撒馬爾罕和那黑沙布之間,準備新的攻勢。
烏爾根奇之戰
作為花剌子模舊都的烏爾根奇(蒙古人稱玉龍傑赤),跨越阿姆河,以橋連接,而且城牆防禦工事堅固,守軍眾多,由摩訶末的母親禿兒罕太后控制,城內守將是忽馬爾,統率號稱有11萬人的大軍。1220年秋,在蒙古軍修整增補後,成吉思汗下令朮赤、察合台和窩闊台率一、二路軍和俘獲的壯丁前去攻打烏爾根奇,朮赤為統帥。又派兵駐紮在呼羅珊北境,以防止花剌子模人南逃。
蒙古先頭部隊到達烏爾根奇城下,以掠奪牲畜誘使守將派步騎兵驅逐,花剌子模人中伏,死亡很多。蒙古軍遂尾隨敗兵進入海蘭門,後因為夜幕將臨,所以退出。
因為成吉思汗曾許諾將烏爾根奇作為朮赤的封地,雖然察合台認為應該強攻,但朮赤卻告訴手下不許焚燒和捋掠,而是遣使召諭居民投降,但遭到拒絕。朮赤遂準備攻城器具,並派三千蒙古兵奪取阿姆河上的橋梁,但被守城士兵圍攻,無一生還。
經此一戰,守軍士氣大振。而蒙古軍受此挫折,加之朮赤與察合台意見不合、號令不統一,導致紀律鬆弛,士氣低落。此外,守軍不斷出擊,造成蒙古軍傷亡,因此六個月都沒有攻下烏爾根奇。
在塔裡寒(今阿富汗塔利甘)的成吉思汗接到三子的報告後,知曉久攻不下的原因是三子間的不和睦,因此嚴加斥責,並改任窩闊台為統帥,限期攻下城池。窩闊台就任統帥後,盡力調和兩位兄長間的矛盾,並重申紀律,對士兵嚴加約束,軍威遂大振。
1221年四月,窩闊台下令總攻。當天蒙古人登梯入城,縱火焚燒。守軍節節防守,拚死抵抗,城中婦女也多參加了戰鬥。經過七天的激烈戰鬥,蒙古人才占領了全城,守軍全部陣亡。蒙古人挑選出十萬工匠,與婦孺一起送回蒙古國,還將五萬壯丁編入簽軍。據說這是東方有回教僑民的肇始。
烏爾根奇的失守,標誌著河中地區全部被蒙古軍占領,而花剌子模的幾大城市被蒙古人攻占後,也意味著其離滅國不遠了。
攻占塔裡寒
河中之戰結束後,成吉思汗命拖雷率一部兵力先渡阿姆河攻打呼羅珊,拿下謀夫城和內沙普爾,而自己則率軍南下進攻忒耳迷(今烏茲別克東南部捷爾梅茲北),十日攻下。之後派部分兵力到巴達哈傷(今阿富汗東北部興都庫什山脈以北地區)搜尋糧草,主力則在阿姆河北岸駐冬。
1221年春,成吉思汗率軍渡過阿姆河,經巴里黑城(今阿富汗北部馬扎爾謝里夫西)到達塔裡寒(今阿富汗塔利甘),巴里黑城軍民自動歸附。塔裡寒山中有一城堡,而且其地勢險峻、城堡堅固,守軍既多且勇敢,糧草又充足,可以長期堅守。
成吉思汗先派人詔諭招降,守軍拒降。蒙古軍遂四面包圍,連續進攻並激戰六個月而不下。最終,成吉思汗通過造木架、運土成丘與城堡同高,以及驅俘虜與簽軍為第一梯隊攻城等方式攻入了城堡。其守城騎兵得以逃脫,步兵全部被殲。成吉思汗下令在塔裡寒山麓駐夏避暑。
這一年十月,拖雷攻克了馬魯察葉可、馬魯(今土庫曼馬里西)、昔剌思等城後,次年4月又去進攻你沙不兒(今伊朗東北部內沙布爾)。在攻城過程中,成吉思汗的駙馬、先鋒脫忽察兒中箭而死,拖雷隨即採用發弩機、拋石機、火焰放射器、雲梯等手段連續攻城,還自附近諸山取石頭,集積大量炮石於城下,終於攻克。
在占領花剌子模國主要城市後,成吉思汗命長子朮赤鎮守,並在各城設置達魯花赤(督官),負責人口普查,招募隨軍人員,建立情報驛站,徵收賦稅和準備進攻物品等。烏爾根奇城的牙剌瓦赤、馬里忽惕(屬忽魯木石氏)父子二人向成吉思汗提出了管理城邑的辦法,得到允准,成吉思汗派馬里忽惕同達魯花赤共同管理布哈拉、撒馬爾罕、烏爾根奇等中亞城市,將牙老瓦赤帶回去,讓他管理中都(今北京)。
這是蒙古歷史上重要的轉折。以往,蒙古人只知道征服,不知道如何管理城市。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管理被征服的城市。
追擊摩訶末 打敗札蘭丁
聽說撒馬爾罕五日就被攻破,摩訶末深感意外,他與眾將商量下一步怎麼辦。一派認為應該退守伊拉克,另一派認為應該逃往印度,而其子札蘭丁卻認為與其四處逃避,還不如與成吉思汗決一死戰。然而,摩訶末卻發出哀嘆:「花剌子模遭受災難是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遂帶著殘兵敗將逃到了你沙不兒,每日尋歡作樂以忘卻痛苦。
沒過幾個星期,蒙古軍就追擊過來。摩訶末嚇得又逃到了哥疾寧(今伊朗首都德黑蘭西北加茲溫)。在那裡,他召集了三萬伊拉克軍隊準備死守,但當聽說窩闊台、察合台和托雷率主力軍南下哥疾寧時,這些兵馬上就跑了一半。無奈之下,摩訶末繼續逃亡,但他無論逃到哪裡,蒙古人都會追到哪裡。
最後,無路可走的摩訶末逃到了裡海邊的一個荒蕪的小島之上。找不到其下落的別和速不台只好先去攻打摩訶末母后和嬪妃臨時避難的哈倫堡,並很快攻下。當摩訶末得知妻女和母后盡落蒙古人手中時,當即昏倒,在絕望中走向死亡。(後來其妻女和母后被送到蒙古帝國。)
臨終前,摩訶末將幾個兒子叫到身邊,一一做了交代,並立有勇有謀的札蘭丁為太子。在他死後,札蘭丁召集了一些殘兵敗將,繼續抗擊蒙古人。1221年秋,他在興都庫什山腳下的八魯灣擊敗了失吉忽突忽率領的3萬蒙古軍,殲敵1.5萬。這也是蒙古西征所有戰役中唯一的敗績。
成吉思汗於是親率5萬大軍前來,途中在巴米揚(今阿富汗巴米揚城)附近的范延堡遭遇了強硬抵抗,成吉思汗的孫子、察合台的愛子木阿禿干中箭身亡。木阿禿干少年驍勇,騎射皆精,是成吉思汗非常鍾愛的孫子。悲憤之餘,成吉思汗下令晝夜輪番強攻,該城終被攻陷,城上城下,一片慘烈。
經過范延堡之戰後,成吉思汗的大軍與札蘭丁軍在印度河附近展開了決戰。此時,札蘭丁軍中的兩員大將因為爭一匹阿拉伯駿馬反目,其中一人竟然率部離去,這無疑削弱了札蘭丁的實力,札蘭丁不敵成吉思汗,幾乎全軍覆沒,遂率4000名部下向印度逃逸。
在蒙古人追至印度河邊時,成吉思汗憐惜英勇的札蘭丁,想將他生擒然後使之歸降,便讓將士們將其團團圍住。但札蘭丁尋機從懸崖上縱馬躍入印度河,游到對岸。因蒙古人不善水,只得任其逃去。成吉思汗環顧左右幾個兒子,讚歎道:「犬父竟有虎子,此人可供諸子效法。」
至此,花剌子模王國已經近乎滅亡了。而逃到印度的札蘭丁一直希望復國,他後來在波斯、伊拉克、高加索等地輾轉作戰,但屢遭反抗。1231年,他在土耳其死於謀殺,花剌子模國徹底滅亡了。
丘處機道天機
在香港已故作家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有一位很有名的道士名叫丘處機,其實,歷史上確有其人。他被奉為全真教「北七真」之一,是龍門派的祖師,身處的時代是金末元初。當時全真教盛極一時,丘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他不僅深得金世宗、金章宗、金衛紹王和金宣宗的敬重,也與成吉思汗有緣見面,同樣受到敬重。
1219年五月,成吉思汗派使者劉仲祿等人攜帶詔書前往山東邀請丘處機前往蒙古帝國與他相見,詔書上先說了成吉思汗的功績,「天厭中原驕華太極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樸還淳,去奢從儉,每一衣一食,與牛豎馬圉共弊同饗。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然後說取得這樣功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金國統治出了問題,所以成吉思汗才得到天佑,獲得尊貴的地位,進而「南連蠻宋,北接回紇,東夏西夷,悉稱臣佐」。
不過,成吉思汗擔心的是如何治平、如何安天下。他聽說丘處機「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充德著,懷古君子之肅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棲岩谷,藏身隱行」,因此十分仰慕,想請他「暫屈仙步,不以沙漠悠遠為念」,「或以憂民當世之務,或以恤朕保身之術」來教授成吉思汗。雖是皇帝下詔,但言辭之懇切、謙遜,躍然紙上。
沒有接受金國和宋朝皇帝邀請的丘處機看罷,說道:「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遂同意前往。由此可知,丘處機知曉成吉思汗是秉承天命而來的。
1220年正月,七十三歲的丘處機帶領十八名弟子啟程西去。幾個月後到達大蒙古國統治的燕京(原金朝中都,1215年五月被蒙古帝國攻陷後改名燕京),丘處機一行受到蒙古官員的熱情接待。當丘處機聽說成吉思汗已經統兵西征,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就寫了份陳情表,與成吉思汗約在燕京見面。
正忙於戰事的成吉思汗也無法返回燕京,便讓耶律楚材寫了回覆詔書,講述了自己的情況,以達摩東渡講法、老子西行天竺教化胡人為例,再次邀請丘處機西行。丘處機遂在1221年春繼續西行。
行前,丘處機得知劉仲祿欲為成吉思汗挑選美女,當即勸阻,並以史為鑑,說明君主沉溺於聲色對於國家的危害。成吉思汗得知後,也予以禁止。
其後,丘處機一行出居庸關,經別失八里、不剌(今新疆博羅市),通過鐵門關(亦稱松關,今名果子溝)至阿力麻裡,西行渡伊犁河,經過艱苦跋涉,於當年冬天抵達了撒馬爾罕,但彼時成吉思汗已經離開,駐紮在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的八魯灣行宮。因沿途大雪封山,丘處機只能等到開春。
1222年三月上旬,成吉思汗自行宮傳旨說:「急欲見真人,希真人毋憚勞頓,速來行宮,以便請益求道。」於是,丘處機等在蒙古大軍的保護下,走了二十多天抵達了行宮。他受到了成吉思汗熱烈的歡迎。
成吉思汗稱丘處機為「神仙」,與之多次交談,詢問治國和養生之策。在成吉思汗詢問有何長生之藥時,丘處機直言「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成吉思汗嘉許其誠實,遂在大汗宮帳旁另設兩個帳篷,供丘處機一行居住。
丘處機還向成吉思汗提出道人見成吉思汗時可行叉手彎腰鞠躬的禮節、不跪拜,成吉思汗同意了。對於成吉思汗一同進膳的邀請,丘處機表示自己是出家人,不想捲入宮廷政治中,因此拒絕了。成吉思汗表示理解。可見,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禮遇有加。
後來,成吉思汗下詔讓作翻譯的耶律楚材將兩人的對話編集成了《玄風慶會錄》。從中,我們可一窺丘處機的說「道」內容。他說修道之人首先要戒色,因為「經營衣食,則勞乎思慮,雖散其氣,而散之少,貪婪色慾,則耗乎精神,亦散其氣,而散之多」。要想知道修煉之術,一定要「去嗜屏慾,固精守神」。
他指出學道修真路途艱難,所以世人不願去做,而背道逐慾、日趨墮落卻很容易,因此世人多從之或不能從中悟道。
丘處機還告訴成吉思汗,他本是天人,上天賦予他使命「除殘去暴」、「克艱克難」,等到功成限畢,即升天復位。因此在世間要「減聲色,省嗜慾」,這樣才能聖體康寧。還要多行善,濟民拯世,因為「行善進道,則升天為之仙;作惡背道,則入地為之鬼」,成吉思汗本來自天上,「若行善修福,則升天之時,位逾前職;不行善修福,則反是」。
除了告訴成吉思汗要「敬天愛民」、行善、清心寡慾等治國保民之術外,丘處機還講述了修身養命之方。成吉思汗受益匪淺,說道:「諄諄道誨,敬聞命矣。斯皆難行之事,然則敢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
待了差不多一年後,1223年春天,丘處機向成吉思汗辭行。在其返回途中,成吉思汗連發了四道聖旨,除了免除全真教的賦役並沿途派兵護送外,還不時發書信問候丘處機一路是否安好。
跟隨丘處機一路西行的十八名弟子之一的李志常,根據一路上的西行見聞,後來寫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
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又下旨將天長觀改名為長春宮(今北京白雲觀)、北宮仙島為萬安宮,詔命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詔書中亦提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八月,丘處機在長春宮羽化,享年八十歲。他去世三天後,成吉思汗也駕崩。兩人一定有著不俗的緣分吧。(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蒙古祕史》
《元史》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中國歷代戰爭史》(元朝) 台灣出版
《長春真人西遊記》
《蒙古帝國史》
點閱【成吉思汗】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