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犀牛偷獵率下降 生存仍面臨威脅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8月24日訊】疫情大流行期間,非洲偷獵活動下降,不過,隨著各國重新開放,犀牛的生存再次面臨威脅。

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表示,非洲的犀牛偷獵率從2015年占總數量5.3%的峰值,持續下降到2021年的2.3%。

該組織表示,2018年至2021年間,非洲共有2,707頭犀牛被偷獵,其中高達90%發生在南非。南非擁有世界上近80%的犀牛。南非國家公園有廣泛的國際邊界漏洞,使非法偷獵團伙得以活躍。

保護犀牛非政府組織TUSK 首席執行官查爾斯‧梅休:「克魯格國家公園與莫桑比克(國)臨界,有一個非常廣泛的國際邊界,漏洞非常多。巡邏和警察是不可能的。有數百英里的灌木叢,讓這些由國際犯罪集團操控的偷獵團伙得以非法捕獵。」

在2015年的高峰期,僅南非就有1,175頭犀牛因為偷獵而死亡。

但2020年對犀牛們來說是幸運之年。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貿易和流動受限,使得幾個非洲國家在2020年的偷獵率與往年相比大幅下降。

不過隨著旅遊限制解除,部分國家報告的偷獵活動重新增加。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報告顯示,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白犀牛的數量從1萬8,067頭下降到1萬5,942頭,減少了近12%。生存仍面臨嚴重威脅。

該組織認為,政府機構的積極應對,是降低偷獵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相比南非,東非國家政府採取更主動的預防措施,使得偷獵率在過去十年中顯著減少。而南非則需要更加積極的尋找拯救犀牛的新方法。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韓霏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