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宣布發行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 引起關注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3日訊】中國經濟財政持續惡化,5月13日,中共財政部公佈2024年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超長期特別國債,引發關注。

中共財政部決定,在5月17日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24日發行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6月14日發行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

財政部目前尚未披露這三種特別國債的總額和息率,據市場消息指,這1萬億元特別國債中,20年期占3000億元、30年期占6000億元、50年期占1000億元。

今年3月的兩會上,中共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為解決一些重大項目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國經濟日報稱,中國不少地方財政赤字嚴重,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為了確保基層「三保」底線,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在此之前,中共曾發行過3次特別國債,1998年發行長期特別國債,用於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2007年發行特別國債,用於購買外匯;2020年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重創中國經濟,當局發行了所謂的「抗疫」特別國債。

英國《金融時報》稍早報導稱,中共央行已就首批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定價,向券商徵求意見。

「國債」是為了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中共黨魁習近平去年10月在金融工作會議上,要求央行重啟購買國債,把購買國債的選項納入金融工具箱。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3月曾對新唐人表示,中共的央行缺乏獨立性,買國債等於左手進,右手出,玩弄一種文字遊戲,對市場的資金性、流動性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認為,中共通過央行去市場買進國債,然後把錢投放到市場,這顯然是中共評估到自己遇到的金融難題和金融困局相當危急了,所以下了一劑重藥、猛藥,但這個舉措沒有實際價值。

黃世聰表示,如果中國經濟不能快速回升,中國很可能會重蹈日本30年前覆轍,陷入經濟停滯。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則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共發放的4萬億元特別國債造成的惡果至今都無法解決,現在又走上了類似發新債還舊債的道路。

他認為,如果未來中國經濟無法重新回到大幅增長的狀態,那麼持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就是「債留子孫」的政策,陷入惡性循環。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