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俄軍可能攻占烏克蘭第二大城嗎?

俄軍對烏克蘭的夏季攻勢拉開序幕,5月10日,俄軍從烏克蘭東北部越過邊境,重新向哈爾科夫地區進攻,把雙方1200公里的戰線再度拉長。俄軍又開闢了新戰線,但目前投入兵力有限,尚難突破烏克蘭防線。若俄軍繼續增兵,真有能力攻占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嗎?

 俄軍重新對哈爾科夫發動攻勢

兩年多前,2022年2月底,俄軍至少兵分四路,同時進攻基輔、哈爾科夫,以及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試圖通過閃電戰尋求速勝。然而俄軍求勝心切,卻未能達成目標,不得不從基輔和哈爾科夫周圍撤離。

兩年多後,哈爾科夫地區硝煙再起。5月10日,俄軍重新越過邊境,開始向哈爾科夫展開重裝甲和步兵突襲,在各處深入烏克蘭境內5至10公里不等,遭遇烏克蘭軍隊的第一道防線後,推進速度放緩。

俄軍在此處部署了至少約3.5萬人,並可能增加到5至7萬人。烏克蘭從哈爾科夫市到東北部邊境,應構築了三道防線。第一道並非緊靠邊境,而是距離邊境12至13公里;因此俄軍才比較輕易地取得了進展。一週來,雙方連續激戰。

俄軍目前的兵力尚不足以快速推進到哈爾科夫市,但若俄軍繼續推進到距離哈爾科夫市20公里,其火炮、火箭炮的射程就足以轟擊哈爾科夫市。俄軍現在距離哈爾科夫市郊區約30公里,如果烏克蘭軍隊未能守住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仍要努力把俄軍擋在哈爾科夫市20公里之外。

俄軍的導彈和無人機隨時會對哈爾科夫市進行遠程打擊。烏克蘭正向美國和北約請求更多的防空系統援助。俄軍戰機不越過邊境線,就可以發射導彈或投下滑翔炸彈。烏克蘭不僅需要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還需要美國允許烏克蘭用愛國者導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的戰機,美國尚未放鬆這一限制。烏克蘭軍隊正面臨巨大壓力。

2024年5月17日烏克蘭境內戰略態勢圖。俄軍在至少五個方向上展開進攻(紅色箭頭),北部是針對哈爾科夫的最新攻擊線。(英國國防部/大紀元製圖)

俄軍需要更多兵力才能攻城

俄軍自己估計,需要增加30萬人,才可能完成包圍哈爾科夫的行動,俄軍進入哈爾科夫地區的約3.5萬人難以構成重大威脅,即便增加到5至7萬人,也無法達成攻占哈爾科夫市的目標。

俄軍目前在烏克蘭有約51萬兵力,但很難想像會放棄在烏克蘭東部的攻勢,把大約60%的兵力調往哈爾科夫方向。

哈爾科夫靠近俄烏邊境,理論上俄軍可以從北部大舉進攻,但俄軍在周邊地區並無有效支撐點;若一味長驅直入,側翼很容易受到攻擊。因此,俄軍奪取哈爾科夫的行動並不簡單,需要大量兵力互相掩護,在較寬的戰線上步步為營,整體推進到城市郊區,才具備攻城的條件。

2022年2月底,俄軍已經演繹過孤軍深入的行動版本,還曾派出部分精銳的空降兵突襲,但畢竟孤掌難鳴,雖然對哈爾科夫造成了威脅,卻沒有能力奪城,補給線也不斷被騷擾,最終不得不放棄、撤兵。俄軍此路進攻部隊損失慘重後,退回俄羅斯境內修整,據稱較長時間未能重新投入烏克蘭戰場。

即便俄軍真能調動30萬大軍圍攻哈爾科夫,仍需要重新建立補給線,烏克蘭軍隊也會增派部隊馳援,雙方的主戰場將不再是東部地區。俄軍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主力若被調走,將難以維持現有的攻勢,東部和南部的防守都可能面臨困難,等於給烏克蘭創造局部反攻的機會。

30萬部隊的調動絕非易事,俄軍主力應先調回國內,再從北部重新進入烏克蘭。俄軍佔領了烏克蘭部分東部地區,已經連成一片,但距離哈爾科夫較遠,直接奔襲的風險極大,幾乎無法保證側翼安全,更難以建立安全的補給線。假如俄軍真能從東部大舉突破,或許就不需要開闢哈爾科夫戰線了,目前的現狀是,俄軍在任何戰線都難以快速突破。

俄軍若準備圍攻哈爾科夫,將徹底打亂目前的兵力部署,也等於徹底改變了以烏克蘭東部為主的戰略重心。若俄軍非要這樣大費周章地折騰,將無法保持在烏克蘭東部的優勢,在哈爾科夫地區還可能久攻不下,搞不好戰場主動權就會易手,陷入進退兩難的被動。

俄軍可能暫時只打算繼續向烏克蘭防線施加額外壓力,拉長戰線,令烏克蘭有限的兵員和裝備捉襟見肘。俄軍應該也在試圖保護別爾哥羅德市,用以攻為守的方式,阻止烏克蘭支持的俄羅斯起義軍團再次越境襲擊別爾哥羅德市,先把防線建立在烏克蘭境內,再尋機進攻。

2024年5月12日,一輛烏克蘭2S1 Gvozdika自行榴彈炮從哈爾科夫地區的沃夫昌斯克駛過,路旁是一輛受損的汽車。俄烏雙方在附近激戰。(Roman Pilipey/AFP via Getty Images)

烏克蘭防禦難度加大

俄烏雙方的戰線已經長達1200公里,俄軍有兵力優勢,佔據主動,正從多個方向展開進攻,新的哈爾科夫攻勢令烏克蘭的兵力更難分配。

烏克蘭軍方稱,已經把預備隊部署在哈爾科夫州北部,防禦俄軍的進攻行動。烏軍正著手盡快組建新的10個旅,以應對俄軍2024年的夏季攻勢。烏克蘭軍方還稱,目前防禦行動的主要瓶頸仍是軍事裝備的援助,兵力在其次。實際上,烏克蘭既需要北約的持續援助,也需要盡快增加兵員。

烏克蘭軍方估計,未來兩個月的戰事將進入關鍵階段,俄軍仍會集中攻擊東部的盧甘斯克和頓內茨克州,同時可能擴大在哈爾科夫的行動,還可能進攻東北部的蘇梅州,烏克蘭的防線可能不堪重負。

進攻哈爾科夫的俄軍,據認為一些部隊可能沒有很高的戰鬥力,這或許能讓烏克蘭軍隊獲得一點喘息。

5月10日,美國宣布了新一批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愛國者和其它防空導彈、海瑪斯火箭彈藥、105毫米和155毫米炮彈、裝甲車和反坦克導彈等。烏克蘭炮彈短缺的現象應該得到緩解,海馬斯火箭應能再度發威,大量無人機也能繼續摧毀俄軍裝甲部隊;但戰線進一步拉長後,兵員不足仍是大問題。

莫斯科的算盤

連任總統的普京近日更換了國防部長,沒有軍事背景但擅長經濟的別洛烏索夫(Andrei Belousov)上任,他表示「最緊迫的問題」是持續供應現代化裝備、彈藥、通訊設備、無人機和電子戰系統等,以及繼續徵召兵員。

莫斯科正準備在烏克蘭的持久戰爭,並可能為未來與北約的對抗做好準備。克里姆林宮或許意識到,2024年的夏季攻勢可能不足以讓烏克蘭屈服。克里姆林宮用經濟人士掌控國防部,顯然在經濟上遇到了不少難題。

估計莫斯科認為烏克蘭已無力反攻,俄軍的進攻正在緩慢蠶食烏克蘭領土,但克里姆林宮或許有點等不及了,希望針對哈爾科夫的進攻能擴大戰場優勢,更快地消耗烏克蘭軍隊。

美國總統大選還有6個月,若川普重掌白宮,可能推動俄烏談判。莫斯科急需掌握更多籌碼,盡快突破烏克蘭防線、搶占盡可能多的土地。俄軍更大範圍的行動,試圖令烏克蘭軍隊顧此失彼,最終迫使烏克蘭完全放棄反攻,不得不在接受現狀的前提下走上談判桌。

俄軍兵力增加但戰力下降

俄軍不斷向烏克蘭增兵,以彌補戰場損失,但俄軍戰力卻在下降。俄軍裝甲部隊仍難以應對烏克蘭的反坦克導彈和無人機,在前線不得不經常採取小規模的步兵突擊。連俄羅斯的軍事博主都認為,小型突擊隊的做法表明訓練和準備不足,不但會增加損失,還會導致進攻速度下降。

烏克蘭軍方強調已穩定了哈爾科夫防線,並稱在5月10日的第一天戰事中,就摧毀了至少20輛俄軍裝甲車輛;5月14日的一天裡,令俄軍損失了多達1,740名士兵。

烏克蘭軍方表示,雖然俄羅斯火炮數量大大超過烏克蘭,但烏克蘭的火炮更精確。儘管俄軍處於優勢地位,但推進緩慢,難以實現重大突破。

俄軍地面部隊的大部分兵員已在烏克蘭,剩餘的防衛莫斯科、與北約的邊境線和遠東地區,已經捉襟見肘。莫斯科宣布,計劃在6月和7月動員約10萬人,到2024年底再動員30萬人。俄軍每月傷亡約2.5至3萬人,動員的新兵可以補充,但總體兵力無法再大幅增加,兵員素質也在下降。俄軍宣稱2024年以來,又佔領了547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俄軍的優勢還不能迅速轉化為勝勢。

戰爭機器還能運轉多久?

俄軍從朝鮮獲得300萬發炮彈後,每天能發射1.5至2萬發炮彈,300萬發最多應能支撐7個月。但這是朝鮮之前的舊庫存,恐難以再持續供應如此大的數量。俄羅斯2023年生產了約200萬發122毫米和152毫米炮彈,最多只夠用4到5個月。俄軍必須大幅提高產量,否則2024年過後,也將面臨彈藥短缺。這也是美國希望烏克蘭全力守住2024年的原因之一,預計北約整體彈藥產量在2025年會全面超越俄羅斯。

俄羅斯的導彈生產瓶頸更大,因此大量生產無人機,並早已用於攻擊烏克蘭基礎設施,現在也更多在前線使用。憑藉前蘇聯的龐大庫存,俄羅斯的裝甲車輛理論上能再支撐一年半,但前提是這些武器仍可使用,並能及時得到修整、換新。

莫斯科國防工業越來越依賴中共提供的半導體、導航設備、飛機零件、滾珠軸承等,70%的工具機和90%的微電子產品都來自中共。俄羅斯用於製造火藥的硝化纖維素,中共也是最大的提供者。

普京訪華應該希望得到更多,特別是無償援助,但中共現在也缺錢,提供大量無償援助的可能性較小。2023年,中國對俄出口額約1109.72億美元,從俄羅斯進口額約1291.39億美元,貿易逆差約181.7億美元。中共並未急於填補貿易逆差,莫斯科手握大量人民幣,中共沒打算用更多商品換回來。中共應該也擔憂與歐洲的關係和美歐更多的制裁。

俄軍開闢了哈爾科夫的新戰線,開啟了夏季攻勢,烏克蘭軍隊正面臨更大壓力,但俄軍奪取烏克蘭第二大城市的難度很大,操作不當還可能重蹈覆轍。烏克蘭需要外援維持抵抗,俄羅斯單純依靠自身也難長期鏖戰,雙方暫無退縮之意,消耗戰還會繼續,直到有一方熬不住或兩方都熬不住的時候。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