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指鼠為鴨」後 江西官員又爆「指豚為魚」醜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0日訊】近日,江西九江一官員把一頭被困的小江豚稱為「大青魚」,網友嘲諷其「指豚為魚」。

江西官員指豚為魚」引熱議

5月17日,隸屬於中共國務院的生態環境部,公布了7個督察案例,特別指出江西存在「禁捕和江豚保護不力」的問題。

據媒體披露,督察組今年3月24日暗訪江西,在九江港星子港區沙山作業區,督察人員發現一頭小江豚在油污裡轉圈、掙扎,想逃離油污水域,但沒有成功。

對於此事,九江廬山市一名官員辯稱,「絕對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條大青魚。」

督察人員反駁道,「怎麼可能是青魚,這麼明顯的江豚特徵,沒有背鰭。」

該官員仍「嘴硬」,改口說可能是黑魚或者水獺。直到實在敷衍不下去,才承認這是一隻小江豚,並聲稱「這只是小概率事件」。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淡水江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僅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據了解,2022年至2023年,鄱陽湖內發現有5頭江豚死於漁網和魚線纏繞,占這兩年已統計死亡江豚數量的20%。

江西官員當著督察組的面說謊,引發大陸網友嘲諷:「前有『指鼠為鴨』,後有『指豚為魚』,中間在加個『提燈定損』,江西盡是人才。

「曾經把老鼠頭指為鴨脖,現在把江豚變成了青魚,古代有指鹿為馬,現代則是指豚為魚。」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江西今年已經創造三個成語了,指鼠為鴨,提燈定損,指豚為魚。」

「指鼠為鴨」與「提燈定損」

網友直言,官員「指豚為魚」與此前熱火的「指鼠為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面對事實,主打一個不承認、混淆視聽,你說東,他就說西。

2023年6月,一名江西高校學生在食堂吃到「老鼠頭」,但校方及市場監督管理局官員堅稱是「鴨脖」,掀起輿論軒然大波。最終迫於輿論壓力,官方承認異物是鼠頭非鴨脖。

這起事件引發對中共政府職能部門公信力的質疑,「指鼠為鴨」也成為中國網絡熱詞。

「提燈定損」事件,是今年3月22日發生在江西上饒的一起糾紛。一名網友發布視頻稱,她租了上饒市玉山縣一處自建房,退租時房東拿著燈一點一點檢查,最後要求她賠償1萬多元人民幣,而房子每月房租只有1200元。該網友認為房東是在訛錢,這起事件引起了網絡輿論的熱議,被網友命名為「提燈定損」。

事件發酵後,該出租房被舉報是違法建築,相關部門對此進行調查。

江西接連爆出的這些醜聞,使中共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