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政治做秀?中共對歐美日台反傾銷調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1日訊】5月19日,中共商務部決定即日起對從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進口的一種工程化學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但有評論認為,中共的所謂調查,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中共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

5月19日,中共商務部發布公告稱,對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調查時間從19日開始,為期一年,但「特殊情況下」可延長6個月。

而產業損害調查期則涵蓋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這整整三年時間。

美國加州陳闖創律師樓職員梁少華:「我覺得在台灣總統就職期間,他做這個行動,我覺得還有一點意思,可能是警告歐、美、台、日,它要引起注意。因為大家世界的觀點,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台灣。我現在做一個動作,讓大家知道,我現在也很重要,我要對歐、美、台、日進行相應的反制措施。」

中共商務部宣稱,這次被調查產品的名稱為共聚聚甲醛,可以替代銅、鋅、錫、鉛等金屬材料,也可以直接用於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日常用品、運動器械、醫療器具、管道管件、建築建材等領域。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它搞了這麼一個東西,是跟汽車行業相關的化學產品,是一個很奇怪的,很專門的單向產品進行調查。在政治上打擊歐盟、美國和台灣的一石三鳥的政策上的宣示。因為任何人都知道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台灣也好,他們沒什麼必要去把產品以低價傾銷的方式向中國輸出。他們生產的東西,價格也都比中國的同類產品要高,所以這個傾銷指控聽起來就算是蠻滑稽的。」

中共也曾於2017年發布對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進口的共聚聚甲醛徵收反傾銷稅,在5年期的措施到期後複審,又裁定從2023年10月24日起繼續徵收五年的反傾銷稅。

梁少華:「其實在中國外貿依賴型的一個經濟,它很難有特別強力的手段去和別人打貿易戰,以及中國主要是原材料加工,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替代的難易程度就比較容易,比如說產業鏈的轉移,轉移到印度,越南,多利亞。中國需要進口的產品往往是很難替代,包括芯片,高新技術,航空發動機這些都很難替代。所以在這種劣勢的地位,說自己有充足的反制手段,我覺得口頭上說說而已。」

外界認為,中共針對進口共聚聚甲醛的反傾銷調查,可能是對西方國家近期加大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的反制措施。

梁少華:「它這次對共聚聚甲醛的這種進行一個調查。這個東西政治的意味還是更濃,並不代表它經濟上對歐、美、台有多大影響。」

謝田:「我都很懷疑中共這個東西能不能進行下去,它很可能虛張聲勢一番,起到了政治上打擊的作用。向國內民眾表示,我開始反擊了,反擊歐洲和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的封殺,也反擊給賴清德一個小小的警告,給他點顏色看看。實際上就是純粹政治性,看起來好像是很專業的化學產品,但實際上政治意義大於真正的經濟意義。」

最近,中共和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持續升溫。

就在幾天前,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對進口的中國電動車加徵100%的特別關稅,太陽能電池、半導體、鋼材、鋁材和醫療器材的進口關稅也大幅提高。

謝田:「這個貿易戰已經在開打了,現在看來貿易戰肯定是在升級,升級的結果就是中國跟西方更加全面和徹底的脫鉤,這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所以美國的關稅在提高,如果現在持續到2025年1月份新總統上台,我想應該是川普上台以後,關稅戰可能會更進一步的加強。」

歐盟方面不久前也啟動了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

編輯/孟心琪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