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西北桥–成都市区内最后的桃花源

昨天,冒着桑拿天的温度和朋友去了趟西北桥,据他讲,前些天因公去了一趟那里,感觉那是成都这座大城市最后的一片桃花源了,很像我们小时候生活的环境,说得我眼里耳里都是老成都悠然的韵味。

  
我们开车来到西北桥,此处位于锦江上游的一个回水湾上,是成都木棕厂的生活区,像所有国有老厂区一样,破败、陈旧,仿佛时间往回流了几十年,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
  
在这片古旧的被称之于低洼棚户区的地方散居着数万人,他们挤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修建的宿舍楼中,还有一部分人,住在很像我小时候住过的低矮居民房里,有的甚至还是土坯砖墙。走在幽深而杂乱的小巷里,偶尔会遇到一丛竹林或两三条躺在地上睡觉的懒狗,还有气味传得很远的老旱厕。
  
这里的居民,以国有企业的中老年员工为主,年轻人和有经济能力的人大多都已搬了出去。另有一部分住客,是外来小贩和打工者,因为此处房价便宜,生活成本不高。
  
经朋友指点,我们到了府河边,这里绿树葱茏,此时恰逢雨季,河水量很大,没有平常的恶臭味,走在树林里,竟然有一股久违的凉丝丝的感觉。
  
树林里摆着几百张老式茶桌和竹椅,中间也杂有部分机动麻将,不远处的空地上,一群中老年人正在跳舞,他们大多数都是出来买菜的,旁边的竹椅和空位上放着米袋、肉和各种小菜,看起来充满了人间烟火味道。他们究竟是跳舞顺便买菜还是买菜顺便跳舞?我不得而知,但感觉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的笑意,是不费力就能感觉到的幸福笑意。
  
像其它地方的成都人一样,喝茶少不得报纸,这里桌上能看到的多为价格相对低一些的“晚报”,虽然只比其它报纸便宜两毛钱,这在别的地方可以忽略不计的差异,却显得很突出。
  
不独是报纸,这里的一切消费都适合相应的档次,别的地方有高档的洗脚或美发,这里有低档的露天泡药理发,甚至还有掏耳兼算命的牙科医生,还有价格低廉但效果不明确的计生用品和壮阳药保险套等,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们在河边喝茶,茶钱3元,也很便宜,一个中年妇女来问我们吃不吃酒米饭?我们看她给邻桌端来的热气腾腾的酒米饭和小菜很诱人,于是每人要了一份,3元钱一碗,三样小菜,分别是苦瓜、冬瓜和藤菜,配着糯软而晶莹的酒米饭吃下肚,别有一番滋味。
  
像我们在这里遇到的很多人那样,卖饭的女人具有偏僻地区居民喜欢和人拉家常的古朴民风。在吃饭的半小时里,她和我们聊了很多,但我主要记住的只有几个内容:她姓代(或戴),内江人,和丈夫来成都专业卖□粑,业余卖酒米饭,在此处相当有名,人人都知道她的长毛根(辫子)酒米饭。只可惜她的招牌辫子去年被人用 340元买走了,这是她最遗憾的,另外,她也对自己先前只卖2元一碗的饭变成了3元很过意不去,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煤也涨了,酒米也涨了,没办法,只好涨了。”她羞愧的表情,顿时让我们也难过起来。
  
据说这里不久将要拆迁改造。人们三五成群地聊着这事,附近楼盘的销售人员们也开始在这里发宣传单,目标直指他们好将到手的拆迁补偿款。这里的一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拿到几十甚至上百万的补偿,这可能是他们工作一辈子也没见过的一笔钱,而他们将要失去的,也许是陪伴了几十年平静甚至有些寒酸的幸福生活。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拔地而起一片高档住宅区,有一部分人会返迁,但更多人,也许就不再属于这里了。
  
想着眼前这片即将消失的人和风景,就像面对一个预知归期的亲人,我在心中暗暗祝福他们:真正懂得幸福的人,明白幸福是一种心境。只要拥有这种心境,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是幸福的。

--转自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