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不记取教训 下个台风仍有灾难

【新唐人2009年9月2日讯】(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2日电)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钱致榕今天演讲指出,莫拉克台风路径都跟气象局预报一样,却造成大灾害,显示台湾社会警觉性不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有问题。

政治大学公共政策论坛人文关怀系列今天探讨“大学的社会参与─防灾救灾计划”,钱致榕应邀演讲指出,山坡地与河川上游水土不保持,下大雨必保不住,台湾1959年87水灾后5年才复原,过了50年,88水灾仍发生同样问题,若不记取教训,下个台风来时仍一样。

钱致榕说,面对88水灾灾难,整个国家从下到上都表现无济于事的滥情与理盲;包括骂气象局,不该做、不该说的都做了,该补救的没补救,从县长、乡长、村长到立法委员都只会骂别人,媒体报导也欠核心报导。

例如,政府紧急救灾款在88水灾过了3周却只发下8%,问题出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电视名嘴骂政府错过救援黄金72小时、人们叫骂官员下台、监察院约谈气象局官员,都“理盲(欠缺科学常识)”到无可救药。

钱致榕表示,地震后有72小时可紧急救人,但科学实验观察显示暴雨使山头土石松动到泥石流冲下山根本不到72秒,小林村埋村活埋村民就在几分钟内。

钱致榕说,美国在卡崔娜飓风后,任何一个大台风来前一定撤退疏散至少200万人,即使1年疏散10次只来1次,媒体也不会骂;追究责任也是在救灾后办公听会,让官员可戴罪立功;这些在台湾一定不可行。

他表示,88水灾前的气象预报雨量达800毫米与首次发出红色警戒时,县民、乡民毫无警觉,显示社会危机意识、地方政府行政效力都有问题,若要撤退,县市首长会担心选票流失。

钱致榕表示,灾后很多问题要思考,生态环保节能讲了多年仍无效,教育脱不了干系,可从创作童谣扎根推广;国土规划考量温泉不一定要发展,山里桥不必盖这么多,观光发展要有风险评估;学术界都可参与。

参与座谈的台大教授李鸿源、政大教授赖宗裕等学者建议,要有国土监督机制,地方行政效率要提升,学术研究要与社会问题结合,政府救灾须跨部会对话。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