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田:海归不归和人类扎堆的缘由

【新唐人2010年9月20日讯】管理学上一直在研究,为什么人们有时会久久耗在一起,有时则呆不下去;人们或相见恨晚、热热络络、甘之如饴;或形同陌路、冤家对头、痛苦不堪。这在管理中很有意义,因为涉及人际关系,也涉及企业的凝聚力和运作。它也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价值,因为涉及族群、团体和家庭成员的相处,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关,是为什么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人们的团体行为,还是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中国的海外精英,大部分不愿海归。虽然中国政府推出许多优惠政策,许以慷慨的津贴,大肆宣传,并大打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牌,但在国际化的今天,缺乏自由的中国大陆,仍然对学有所成的海外华人缺乏吸引力。

阻挡海归的原因种种

布鲁金斯学会曾举办过一个研讨会,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后回国的学生,在目前中国政治和经济领域起到什么作用。三十年来,一百六十万出国留学的中国人中,四成留学美国,其他大多去了欧洲和日本。回到中国成为“海龟”的,有五十万人,其中大多在高科技领域。

有个朋友在美国一著名研究机构工作,家居百万豪宅。有天他动了回国的念头,与上海某大学取得了联系。研究项目、工资待遇、生活条件都谈得差不离了,中方最后跟他说,你就先回来吧,把家安顿好了,我们再谈具体的。听到这话,老兄猛然醒悟,立刻就断了归国的念头,准备好好的继续为美国人民服务。仁兄话不多,头脑清醒理智,还好没有上当。

中国当年推出吸引海外学人回国政策时,据说是一个在美国的学者建议的。那家伙只想曲线救国,劝别人回去,自己倒是没打算回。但向中方提出建议后,那头将了他一军,说这计划这么高尚,你咋不带头回呢?没办法,他就只好回去了。

跟在大学里从事科研的朋友聊天儿,才知道早年回去的那些人,早就不做研究了,都成了官僚,也不会做学问了。遇到记者采访,就在实验室做做样子,如此而已。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回去呢?不是有千人计划吗,资金挺多。他们说国内没有真正的学术气氛,人际关系复杂,不如在美国心情愉快,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受干扰长期潜心研究。我说也回去当个官嘛,也不用这么辛苦的做学问,整天申请Grant(基金)。他们说现在不行了,位子被当官意识强的占满了,现在回去既没位子,还受官员的恶气,谁愿意呢?

许多分析家看到,中国花钱买来的一流设备等“硬件”,还不足以吸引和留住一流的海外人才,是“软件”设施,如社会环境、学术自由、学术独立,以及配套的社会服务如医疗、教育,才是阻挡人们归去的真实原因。

北戴河度假和戴维营度假

中共已形成惯例,每年在北戴河招待杰出海归度假,好像把皇家禁苑放开一部分,赏赐劳苦功高的部下。受邀的海归也受宠若惊,觉得地位高了许多。在西方,杰出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地位也挺高,但没有在中国那么高。美国总统也不会把几百人带到戴维营度假,以示对科学的尊重。但没人否认美国是科技大国,因为科技的发展是制度的结果,是科技投入和智慧产权保护的结果。
 

留美中国科学家的海归与不归,有社会和心理的原因。图为去年十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约翰‧候德仁于中美科技协定签署三十年之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演讲。(AFP)

北京对海归是又爱又怕,重用和防范并举。爱者,海归能提升中国的科技水平,怕者,海归的自由民主理念,以及内心深处对共党政权的蔑视,会或多或少的带进和平演变的思想。这些理念会在课堂上、讲座中、实验室里慢慢的渗透,逐渐侵蚀乃至最后摧毁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如果看到当局把海归聚拢在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少数进入政坛的也是理工科的头脑,就知道当权者的心态和恐惧。

使西方先进而强大的,科技只是一小部分;其组织管理、社会心理、传媒教育、创新体制,才是真正的优势。可惜,中共当权者似乎永远也意识不到这一点,也不相信这一点,还在奉行“西学为用”、“师夷之技”。岂不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永远行不通的。“夷之长技”之所长,不在技中,而在技外。只有当中国的当权者具有民意基础,没有合法性危机,不必像中共那样天天担心“和平演变”时,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才能真正向前迈进。

海归不归的深层原因

学人不愿回国,与花七万美元偷渡的福建移民,有类似的缘分和宿命;两者还有共同的原因,就是要远离中国社会。海归的归与不归,是选择在美国还是中国与别人扎堆,背后有更深刻的缘由,那就是人为什么愿意或不愿意耗在一起?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互相交往、对话、共处之际,会逐渐的互相喜欢,从而能继续相处;当然也有逐渐交恶,慢慢远离的现象。后者似乎是冤家路窄的新解。东方智慧对此有更简单而直接的诠释,那就是“缘”或“缘分”。人们都在结缘,因缘而生,因缘而聚,随缘而行,缘尽而散。

哈佛教授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研究组织行为,是“学习型组织”的奠基者。阿吉里斯的理论探索为什么有良好愿望的组织会做出错误决定,会产生低劣、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为什么组织中挺好的人会做坏事?以及为什么人们必须在发生灾难性的后果、造成伤害之后,才能从中得到教训。更关键的是,为什么在灾难发生前,许多人已经明显意识到不好的事情可能会发生,但没做任何事来阻止灾难的发生?

阿吉里斯的研究认为,世人普遍有实施“适得其反的行为”之倾向,也就是说,会做一些与他们的希望和愿望相反的行为,从而产生相反的结果。

这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但它确实是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阿吉里斯发现是因为人的价值观念促成的,这一价值观念体系要求我们注重努力争取、取胜、具有控制能力并保持控制力、以及避免个人尴尬。当人们不得不走出舒适的圈子时,也就是国人说的人们发现自己的名声、利益可能被侵犯时,人们就会为维护自己而从事“适得其反的行为”。因为人要避免让自己看来会失败,会丢脸,会陷入尴尬,会失去权势。

更糟糕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人还会不讲真话、避免诚实,也不愿去了解真相。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人们会掩盖自己的错误,使情况更加糟糕;即使错上加错、陷入更深的陷阱,人们也在所不惜。佛法的法理对此有更透彻的解析,认为是人们有执着心、争斗心、嫉妒心、和显示心的人心。

在偏离佛法的中土,这些人心种种,会使扎堆、融入越发艰难,这恐怕是海归不归的更深层原因。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有删节
── 转自《大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