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财政吃紧 河南率先开砸“铁饭碗”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3日讯】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呈下行趋势,财政压力不断积累扩大。户籍人口第一的大省河南,近期开启事业编制大裁员,引发广泛关注。网友纷纷感叹,曾经的“铁饭碗”已经不“铁”了。

日前,河南省委编办一份关于“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文件在网上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在省直单位层面,除学校和医院外,按照“531”比例进行减编,也就是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

对于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保留。

市县层面则参照省直做法,按照“421”比例进行精简。

很多网友惊叹,“河南是动真格砸‘铁饭碗’了。”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表示,地方政府早该精兵简政,中共当局出于维稳考量迟迟没有动手。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除了偶尔有一些个别零星的裁员以外,我们还没看到大规模的政府精简机构裁员,因为中共那些人也是害怕,对这种政府机构进行削减。因为这些人都是中共体制内的人,都是中共专制机器上的螺丝钉,中共一般的情况下也不敢去裁减他们。现在看来终于是河南省,它就是第一爆,实在是撑不住了。”

作为中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有17个地级市、153个县区、2458个乡镇和街道,总量在全国数一数二。

这一轮减编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大,远超此前各地的试点,而财政吃紧被认为是背后主因。

数据显示,河南省GDP全国排名第六,去年预算收入4510亿元,支出则高达1.1万亿,意味着六成的财政缺口都要靠转移支付来填补。

谢田:“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概除了少数极个别的省份,可能经济状况、财政税收状况稍微好一点,其它的话大部分可能都会跟这个效法这个做法。因为这个口子一旦捅开,中共在支撑不住的时候,下面的几级政府就不得不裁员了。”

事业编制处于政府权力“同心圆”结构中间,公务员位居最内层,编外人员则是最外围。

早在一年前,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大范围清理编外人员,事业单位改革则集中在一些人口小县。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认为,河南率先对事业编制大规模动刀,除了财政压力,作为习近平亲信的省委书记楼阳生,也有个人政绩层面的考量。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他有过硬的政治背景。 哪个当官的都不愿意做这种事情,因为这种事情是讨骂的。那楼阳生他觉得他跟习近平分忧解难,他在政治上还想有所寻求,有所突破,他就自己赌一把率先跳出来做这个事情。那么在中共二十大之后,习近平考察的第一个省份也就是河南省。”

中共财政部今年3月印发通知,从强化预算约束的角度,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王赫表示,在编外和事业单位的清理尚未完成之前,中共不会轻易刀刃向内对公务员动手。

王赫:“这是它统治的核心,它不会动,那么就拿事业机构来开刀。 它这个改革之后,就属于体制内,像那个事业机构这个身份就是太值钱了,反而提高了它的含金量。所以这它就会刺激更多的人拼命的往事业机构、参公单位啊来进行报考。而且考上了之后,它就要千方百计使自己不至于精简下来。”

河南精简事业编制能否达到预期仍待观察,不过由于工作机会难寻,今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还是比去年增长近18%,达到567万。

另一边,各地公务员降薪、欠薪的消息不断涌现,有些地方还要求公务员退回之前发放的奖金。

有网友调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恐怕最终只争到一个没有饭的铁碗。

编辑/李明飞 采访/常春 后制/陈建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