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6月12日讯】体内湿气积聚会让你总觉得累、睡不饱、精神涣散、脸部浮肿、眼袋出现、毛孔粗大,看起来好像老了好几岁。梅雨、台风季,这些问题会更糟。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周宗翰在《健康1+1》亚博官网中表示,湿气过重不仅会引发上述症状,还可能导致全身筋骨僵硬、酸胀无力,甚至造成消化与排泄等方面问题。
“湿”在中医看来,是一种致病因素,与粘、重、下行、缓行有关,也与在潮湿环境中出现的病症有关。当负责化运的脾系统虚弱,水液不能正常运输和转化,“湿气”就会积聚。
他强调,一般人都以为不喝水可消水肿,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健康饮水才能有效地改善上述症状。
自我检测
周宗翰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自我检测是否湿气太重:
1. 舌苔厚腻,舌头肿大,如果舌头旁边有齿痕,就代表湿气严重。
2. 大便总是感到排不净。
3. 较重的口气或体味,如男生的汗臭或女生的狐臭,代表身体有湿热。湿热很容易造成内在发炎,进而加速皮肤老化,也容易导致皮肤痒疹或痘疹。
4. 女性在夏天时比较容易有泌尿道感染、分泌物增多。
5. 精神与睡眠差。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浮躁,疲劳,容易睡不好。
6. 判断身体是否水肿,最准确的方法是按小腿的胫骨前面,如果没有立刻回弹,就是病理性水肿。
不喝水才会水肿
周宗翰说,许多人误以为喝水就会水肿,其实,很多时候不喝水才会水肿。因为越不喝水,身体的气血循环越差,水分不会被身体有效运用,湿气淤积的状况就会越严重。
他建议小量频饮,而不是大口灌、一次喝很多。比如喝一杯500cc的温水,大概花半小时,喝20~30口,慢慢把它喝完。
他解释,有些人采用“喝水减重法”,以饮水营造饱腹感,一次灌下500~1000cc,这大大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可能会造成肾脏功能逐渐退化。
现代医学也认为,如果肾脏无法从体内排出足够的钠和水,血管内压力就会升高,导致水肿。另外,心脏、肝脏或肺部的疾病,也会造成血液积聚,增加血管压力,从而引发水肿。
食疗排湿消肿
1. 赤小豆
赤小豆利水消肿,“性温有小毒”。赤小豆及其萃取物可以减轻肝功能损伤,对肾脏和糖尿病肾病变有正面作用。
2. 玉米须水
玉米须有明确的消水肿效果,可用于消除肾脏病人的水肿。但自己用玉米须煮水,须选择有机的、无农药残留的使用。
3. 绿豆水
绿豆可清热、解毒、解暑及调节胃肠不适,如果加上薏苡仁、扁豆、茯苓、白果,能调节肠胃,很好地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其中,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湿,改善肝脏功能。
4. 蔬菜水果
周宗翰推荐冬瓜、苦瓜、丝瓜等清热利湿蔬菜。夏季吃西瓜也可以降火、清肾湿、利小便,帮助湿气排出体外。
5. 药膳
四神汤:由芡实、莲子、淮山(山药)和茯苓四种中药材炖煮而成。以利湿及调和肠胃为主,能提升身体机能。
按摩改善脸部水肿
可使用玉石类脸部刮痧板,或直接用手按。同时搭配保湿乳霜、面霜、面膜等,以免干搓拉扯造成细纹。
按摩方向:按摩脸部一定要从下往上、由外而内拉提,切勿一直往下、向外拉,否则会造成下垂。
重点按摩部位:
1. 按摩下颚线,放松咬合处的“颔肌”,常按有V脸效果。
2. 颧骨往上拉提,有助于松开筋膜,达到瘦脸效果。

3. 按压耳朵的后缘,即“翳风穴”,能放松连接面部肌群的筋膜,有瘦脸效果。


4. 眼周:周医师特别提醒,眼袋和卧蚕处千万不要去搓,只能点按,可以沿着眉棱骨的下缘轻轻按压。

5. 太阳穴:放松该处的肌群,会使整个脸上提。

注意这些生活方式
1. 久坐不动会加剧湿气与水肿。
2. 甜食、重口味饮食、烤、炸、辣、油腻的食物,会造成肠胃代谢阻碍,容易积聚湿气。
3. 淋雨后如果进入冷气房,容易引发感冒和肠胃问题。淋雨后应赶快换衣服,把身体和头发擦干。
4. 未干衣物会产生霉味或异味,要烘干后再穿。
5. 打开除湿机,保持室内干燥,能让睡眠比较安稳。若家中有盆栽,切勿让其一直积水,否则会令整个空间的湿气提升。
【时间】
美东时间早上9点:6/12 周四 9:00am
中港台时间晚上9点:6/12 周四 9:00pm
每周二-周六锁定直播:防疫身心灵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