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拆台?官媒暗示「陳薇親試新冠疫苗照」造假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3月07日訊】一張被稱為「陳薇親試新冠肺炎疫苗」的照片近日在中國大陸網絡社群中瘋傳。在網絡社交平台上不少網民對號稱「中國首席生化武器專家」 的陳薇稱讚有加的同時,也有網民指稱該圖是陳薇赴武漢前為增強免疫力而打針。週四有官媒發文,大談疫苗研製「親身試驗」的前提是進入臨床試驗,但目前相關研究尚未進入臨床。令外界懷疑中共不同勢力內鬥正在相互拆台。

當地時間3月3日晚,一張配文為「疫苗第一針,院士先試」的圖片出現在中國大陸網絡社交平台上。該圖配文還聲稱,「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陳薇院士左臂。專家組7名黨員也一同注射。」

外界注意到,就在3月3日當天晚間,中共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因此外界普遍認為,陳薇帶頭打疫苗的照片傳出,是中共官方為了配合宣傳陳薇帶領的研究團隊研製的疫苗已進入臨床階段而採取的一種手段。

那張護士在陳薇胳膊上打針的照片傳出後,迅速在網絡上被網民們相互轉發熱傳,並得到不少網民的點贊。不過,網絡社群中也有網民對這張照片的真實性提出質疑:「疫苗人體實驗怎麼可能會這麼快?」

微博認證為「香港文匯報北京新聞中心執行總編輯」的「凱雷」在當地時間3月4日凌晨也發微博稱,「流傳的這張照片是陳薇出征武漢前,和我2003(年)打的是一樣的針,旨在增強免疫力出征戰場」「這些流傳的圖片上的文字是不對的」。

3月5日,由中科院主管的《中國科學報》發文,援引一位「正在開展新冠病毒某疫苗研發」的研究人員表示,「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的表述「不嚴謹」,並稱「『疫苗研製成功』這樣的詞也不能隨便用」。

這位要求匿名的研究人員強調,疫苗的研發周期很長,在疫苗研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後,還要經過從小範圍人群試驗到大規模試驗的過程,臨床滿3期以後,國家相關葯審部門才能批准疫苗的上市,這時候的「疫苗」才能真正稱之為「疫苗」。

該研究人員表示,只有工業製備的生產工藝、動物水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通過國家葯監部門審核同意等工作都已經做完了,候選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新研製的疫苗才能開始小範圍的人體臨床試驗, 「這時候才會有研發負責人『第一個接種』」 。

該研究人員說,如果這些工作沒有做完就「親身試驗」,醫學倫理上應該是通不過的。

這位匿名的研究人員還指出,「有些疫苗在動物身上有效,但到人身上就不那麼有效了。那這個疫苗能進入臨床嗎?所以一定要證明疫苗的有效性,這才行。」

《中國科學報》還引述另一位業內人士稱:「注射給自己,並不說明能注射給公眾。必須按規定來做。」

海外一家中文媒體也發文分析稱,中共央視3月3日晚間的《新聞聯播》報導中稱,「(陳薇院士)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由此可知,陳薇團隊研製的疫苗尚未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該報導並指出,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2月28日在考察國家新冠肺炎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台時,一名隨行院士在介紹疫苗研發情況時明確說道,「各個疫苗研發團隊都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力爭最快的疫苗在4月份開始臨床試驗」,以此暗示前述「陳薇親試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的照片涉嫌造假。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雲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