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台灣

熱愛拼布藝術,周秀惠擅長以大自然的景物來創作,不管是穿透林間的晨曦、彩霞滿天的沙灘、懷舊的阿里山小火...
2021-12-17
原本種有機稻米的陳英傑,在2009年轉型投入經濟效益比較高的大閘蟹養殖,他採用完全不用藥的生態養殖...
2021-12-10
彰化二林是全台灣最大的蕎麥產區,因為土壤跟氣候環境屬於風頭水尾,很適合蕎麥種植,不只如此,連營養價值...
2021-12-03
陳三火17歲入行剪黏,73歲得到首位剪黏人間國寶的殊榮,卻經歷了剪黏全盛時期,以及夕陽產業的三溫暖人...
2021-11-26
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每逢中秋過後就是大閘蟹最佳品嘗的時機。據說此時的螃蟹,膏肥...
2021-11-19
一棟荒廢30年的300年簡家古厝,因為淡蘭古道北路開通後,簡家後代簡士為重新整理古厝周圍的雜草,讓更...
2021-11-12
青農陳新豪返鄉務農後,發現山區一處種植茭白筍的農田有大量的保育類白魚,他不斷的跟農民阿伯溝通,長年主...
2021-11-05
父親蘇彭在1941年就成立印書局從事印刷業,蘇明堂也在1962年高中畢業後就回家幫忙經營印刷廠,一直...
2021-10-29
蚯蚓改變環境的實證中,林琬曼博士從環境觀察再到科學實驗證明, 這個微生物群隱藏了很多健康密碼在裡面...
2021-10-22
李朝安曾經為了賺錢做生意每天汲汲營營,直到身體出了大狀況,他才開始回歸農村養殖蚯蚓,甚至八年來風雨無...
2021-10-15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屏東沿海地區的魚塭淹成一片。新聞系畢業曾擔任知名雜誌攝影記者的陳啟宏...
2021-10-08
不同土壤即使種植同一種果樹,果實的風味也會有所差異,恆春有機農張清文在農場三種不同土壤地質上試種百香...
2021-10-01
老經驗的糕餅老師傅,教給兒子簡敏修卻只有三個字你看咧,數十年靠沒有數據沒有比例做出好吃的蘿蔔糕,但簡...
2021-09-24
從小就愛養魚,高職、大學讀的都是水產養殖科系,畢業後,劉譽羲在2013年全心投入他最喜歡的觀賞魚養殖...
2021-09-17
種植咖啡要需要技術,而咖啡的後製處理又是另一門學問,面對不同的烘焙機器,作法又是各自迥異,要烘好咖啡...
2021-09-10
一塊在海拔1000公尺的高山上的土地,已經被慣行農法種植毀壞的土壤,莊明堂用什麼方法改變這塊已經酸化...
2021-09-03
原本種植花卉失利的吳國賓,因緣際會到廬山的春陽部落從事農業,剛好朋友跟他介紹日本蘋果爺爺木村秋則的故...
2021-08-27
退休員警蔡鴻彬想要退而不休,過田園生活,甚至耗資千萬蓋豪華溫室種有機蔬果,歷經幾次種植產銷失敗後,他...
2021-08-13
南投八卦高山茶產區,一直是網友打咖的景點,也是茶葉改良場關注輔導的對象之一,改良場專業人員從實際測試...
2021-08-06
周銘泰從小就喜歡跟著父親去釣魚,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歡上釣魚。長大後雖然讀的是機械工程,可是他竟然把業...
2021-07-30
在金融業當上高階主管的杜蘊宸,高壓的工作卻讓她生了一場病後,她留職停薪那一年開始走訪各地認識很多朋友...
2021-07-23
陳佩雲管理過大片的芒果園,龍眼園和荔枝園, 讓她累積了不少的經驗,如今她想把這些經驗值傳授給想學的人...
2021-07-16
曾經是超級業務員的陳佩雲,卻在一場家變負債,讓她的人生從勝利組歸零,為了養活兩個小孩跟自己,她選擇租...
2021-07-09
發現台灣原生魚面臨生存危機,2001年鍾宸瑞老師在任職的裕民國小籌建了以「臺灣原生魚類為主題的水生走...
2021-07-02
登上一張千元台幣大鈔的國寶鳥帝雉,您對牠有多少的了解?長期在阿里山小笠原做生態觀察的蘇家弘,12年來...
2021-06-18
 從科技到傳產吳冠翬延續屏東日曬掛麵之獨具價值;掌握鮮雞 陳健福獨創二段式飼育健康安全好心雞。
2021-06-13
從小就喜歡養魚,王昱文在2017年全心投入觀賞魚產業,他認為金魚可愛討喜,價格平易近人,內銷市場一定...
2021-06-11
有了種苗專業的父母信心加持,侯喬偉選擇香水.豐香、戀香以及天使白草莓等四個品種。雲嘉南種植的草莓幾乎...
2021-05-31
喜歡養魚,尤其對錦鯉魚情有獨鍾,古文欽早在1980年就全心投入錦鯉魚養殖,40年來累積了相當豐富的養...
2021-05-28
農業科技化不再是口號與神話,陳肇浩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一點一點的累積記錄數據,並且花了五年的時間把這些...
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