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7月22日訊】中醫講「冬病夏治」,也就是說,冬天最容易發作的病在夏天陽氣最旺盛的季節治療。近期,《健康1+1》節目主持人JOJO邀請到出生中醫世家行醫30餘年的舒榮醫師,為大家解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三伏天養生的重點。
為什麼夏天治療寒性疾病更有效?
中醫講究「寒者熱之」。榮大夫表示,夏季陽氣最旺盛,熱性的藥物、溫熱的天氣以及提升身體內部的陽氣,能更有效地驅散寒氣 。同時,人體在夏季氣血運行相對較好,所服用的中藥和提升陽氣的治療更容易到達病灶,從根本上拔除病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比如,長期反覆的哮喘關鍵在於體內有寒痰積聚,尤其在肺部影響呼吸,可以用「熱」的方法治療寒痰。
夏季治療寒性疾病的優勢如下:
天陽之氣最盛:就像同樣大小的冰塊,冬天戶外整夜難融,夏天即使陰天也容易融化;
人體陽氣提升:身體內部陽氣在夏季也會自然提升;
氣血運行更好:中藥和治療更容易到達病根,發揮療效;
毛孔開放:有利於排除體內深層的寒氣和濕氣。
三伏天陽氣最盛 治療寒性哮喘最佳時機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榮大夫提到,寒性哮喘在夏季治療效果更佳。她表示治療寒性哮喘的方法多樣,包括針灸、中藥、膏方、艾灸和天灸(三伏貼),這些方法能補益脾、腎、肺,並溫化寒痰 。
針灸:夏季進行針灸治療寒痰效果更佳,用針可更清淺,取穴少但療效好,常用穴位有天突、定喘、肺俞、合谷、足三里、太溪穴 。
中藥:可服用較少量中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常用方劑如射干麻黃湯、定喘湯、三子養親湯,但需根據個人體質辨證論治 。
膏方:將中藥熬製成膏劑,便於儲存和長期服用 。
三伏天灸:在陽氣最旺盛的「三伏天」進行。根據黃曆計算,2025年的三伏天為: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末伏(8月9日-8月18日) 。天灸選擇庚日,因「庚」在五行屬金,對應肺,對治療寒性肺病效果最佳 。天灸常選用天突、天府、膻中、定喘、肺俞等穴位,將白芥子灸膏貼敷,利用其發泡作用將體內寒濕之氣排出體外,同時導入陽氣,並產生疤痕以阻止未來寒濕入侵肺部 。
艾灸:可艾灸同樣的穴位,或在穴位上加薑片或大蒜,灸至潮紅即可,避免留下疤痕,但需多次治療以達效果 。
2025年三伏天時間及養生重點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養生重點:
1.養陽祛寒:可用三伏貼、艾灸、溫灸背部經絡(如肺俞、脾俞),強化體質;
2.清暑祛濕:夏日濕氣重,易疲倦、頭悶、食慾差,中醫常用芳香化濕、健脾,祛濕藥膳(如薏仁、茯苓、荷葉、扁豆)幫助改善;
3.飲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過食冰品、生冷、油膩、辛辣,損傷脾胃,導致濕氣內生。多喝綠豆湯、冬瓜湯、四神湯、烏梅湯等,清熱祛濕不傷陽;
4.起居作息:適當午休,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傷心陰。避免出汗後吹冷氣,防止「寒濕入侵」;
5.情緒調養:夏季主心,情緒波動大,建議多靜養、深呼吸、練習冥想、拉筋、靜坐等,有助安神養心。
(記者金紅整理報導/責任編輯:林清)